主页 > 衣服百科 > 正文
请问谁知道萨顶顶的演出服装设计师是谁啊

 2025-07-28 16:14    和牧服饰  

一、请问谁知道萨顶顶的演出服装设计师是谁啊

设计师好像叫屈丁南

萨顶顶的演出服装非常有特点,而且真的有点古代人的色彩在里面。

萨顶顶:“所以有的时候可能网友会误会,刚才那些衣服,上台表演的服装,其实屈丁南老师的设计主要在于主体,包括它的头饰,这张照片的头饰就是顶顶根据服饰去设计的,还有耳环,饰品,有很多时候顶顶的饰品甚至都是我亲手做的。”

二、为什么太监手里要拿拂尘?

太监作为服侍自己主子的下人,拿着拂尘自然是为了替主人打扫灰尘。太监一般都和皇帝形影不离,皇帝走到了哪里,还没一屁股做下之前,太监就得赶紧用拂尘把作为上的灰尘扫干净,这也是拂尘名字的来由。

说起拂尘,我们一般会想到道教里的一些神仙会用,确实如此,拂尘在道教中主要是作为法器被使用的。道教认为拂尘能够养生益智、健身祛病和扶正辟邪等等,妙处多多,所以修道的人士往往对拂尘爱不释手。

另外在江湖中的武当派,拂尘也是一种独特的兵器。道士喜欢拿着一柄拂尘行走江湖,行走江湖需要一技傍身,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武当派位代表的一些江湖人士把拂尘开发出了兵器的功能,我们在武侠电影或者小说应该对这些不陌生。在神话中,比如太上老君的拂尘,那就既是法器,也是武器,中看又中用。

在宫廷内,拂尘就回到了它本来的样子。拂尘顾名思义,是扫拂灰尘的。拂尘又叫做拂子叫做或麈尾,是以动物的毛和麻线等扎成一束,再装上一个长柄制成的。拂尘不但可以扫灰,还可以赶走蚊虫。佛教禁止杀生,但是允比丘尼们用拂尘驱赶蚊蝇。

太监手中的拂尘,既不是法器,也不是武器。如果一个太监武功高强,天天拿着一柄拂尘围着皇帝转,我想皇帝晚上睡觉可能都都睡不好的。拂尘在太监这里的作用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的鸡毛掸子,主要用来为主子扫除灰尘,驱赶蚊虫。当然了,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也喜欢用鸡毛掸子打孩子屁股,这一点作用拂尘应该是没有的。

三、从来天道岂痴聋 好丑难逃久照中 说好劝人归善道 算来修德积阴功

这是一首定场诗。

定场诗,相声术语,相声演员在演出单口相声前,往往先念诵四句或八句诗,诗句往往诙谐幽默,短小精悍而让人印象深刻,为的是快速拢观众耳音,以便演员继续表演,这样演员先定住了场,故称为定场诗。

定场诗有不少都是摘自《三言二拍》、《镜花缘》等,还有摘自一些风物小说和正统史书,不少都有很大文化价值,每段或有一定教育意义,或发人深省,或使人开怀大笑。

作用

定场诗是说单口相声前的垫场之言,起到的作用如下:

1·戏园子里乱,让听众们安静,集中注意力听故事。

2·为下面的内容做简要介绍或者提纲挈领总结概括。

3·旧时代也起着招揽观众作用。

4·定场诗也有“包袱”笑料。

附:几段定场诗鉴赏

(一)

天上一阵黑咕咚,好似白面往下扔,

倒比棉花来的冲,如柳栽花一般同。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坟头总比馒头大,井口儿是个大窟窿。

评:这是刘宝瑞先生用过的,并就它写了一篇关于定场诗的文章。全诗(算是打油诗吧)没有一个字提到下雪,可是对下雪时的生活观察之细,跃然纸上,语言诙谐,令人拍案叫绝。

(二)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新雨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评:郭德纲用得最多的一首定场诗,出处不详,诗写得很工整,是不是哪个傻小子失恋了,对着清风凉月在发感慨,有点儿意思。

(三)

道德三皇五帝,

功名夏侯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

北邙无数荒郊,

前人田地后人收,

说什么龙争虎斗。

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凄凉;

小桥流水桂花香,日夜千思万想;

心中不得宁静,清早览罢文章;

十年寒苦在书房,方显才高志广。

曲木为直终必弯,

养狼当犬看家难,

墨染鸬鹚黑不久,

粉刷乌鸦白不天,

蜜饯黄莲终需苦,

强摘瓜果不能甜,

好事总得善人做,

哪有凡人做神仙。

铁甲将军夜度关,

朝臣带露五更寒,

日出三竿僧还睡,

看来名利不如闲。

结草衔花遍地愁,

龙争虎斗几时休,

抬头吴越楚,

再看梁唐晋汉周。

这几首郭德纲都说过,听过后一笑而过。

(四)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先生)解战袍。

评:这首诗大大的有名,原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送毛伯温》,在侯先生的《关公战秦琼》里也提到过,还是个比较文的包袱。

(五)

马有垂缰之义,

犬有施草之恩,

羊羔跪乳报母恩,

猿偷仙果自奔。

蛛织罗网护体,

鼠盗余粮防身,

梅鹿见食等成群,

无义之人可恨!

前两句出自李汝珍《镜花缘》。这两句话是两个典故:

“犬有湿草之仁”,出自晋人干宝《搜神记》,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李信纯的事。这李信纯有一只狗,取名黑龙,颇通人性。有一天,李信纯外出会朋友,不想喝得酩酊大醉,回家路上摔倒在一片草地上便睡了过去。恰在这时,一批猎人放火围猎,眼看大火就要烧到李信纯身边,可他浑然不知。那狗想拉他,却拉不动。于是便跳到附近的水沟里把全身弄湿,然后跑回来,用身上的水将李信纯身边的草打湿,往返多次,才使得李信纯幸免一死。

“马有垂缰之义”,出自《异苑》,说的是前秦世祖皇帝苻坚在与容冲的一次交仗中,不幸战败,落荒而逃,不料一失足掉在了山洞里,爬又爬不上来。在这个钧一发之际,他的坐骑突跪在涧边,将缰绳垂了下来,苻坚抓住缰绳爬上来,才脱了大难。

(六)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一死一生,乃见交情。

郭德纲、于谦的《托妻献子》。出处在《史记·卷一二零·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