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衣服百科 > 正文
侗族黑色衣服介绍?

 2024-11-19 06:31    和牧服饰  

一、侗族黑色衣服介绍?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侗族少女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二、侗族衣服花边衣介绍?

衣长44厘米,通袖长130厘米

夹衣来自于湖南省通道县,清代服饰。黑色缎面,水红色棉布里,立领对襟。衣领口、对襟、袖口、前后下摆均镶有黄缎花边。前胸后背绣左右对称的凤凰团花主题纹样;袖边、衣下摆均绣八宝水、菊花、麦穗、仙鹤等纹样。寓意富贵吉祥,长寿安康。对襟盘花扣上缀有两根青缎带,青缎带下挂两个银桃,衣领处还有一较简单打结扣。夹衣立意高雅,绣工精巧别致,为清代侗族官便服。

三、侗族衣服拿什么变成黑色?

侗族的衣服是用一种草料染黑的。

四、苗侗族的特色衣服有哪些名称?

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

五、侗族的读音?

侗族 Dòngzú

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

六、侗族的名称?

公元6到9世纪在今侗族居住地的专管少数民族的州对所辖地区称“峒”或“溪洞”。这是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并加以编号。现在该地区的一些村寨仍叫“洞”。此名慢慢变成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

七、侗族的代表?

侗族代表性建筑1、风雨桥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挢是风雨桥的代表。这座桥始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全长76米,宽3.4米,高10.6米。在5座青石桥墩上,架四五尺围大的6根连排杉木两层为梁,上面以5座不同屋顶的楼阁相间,接连构成一条长廊式走道桥面,走道两旁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楼阁和廊檐绘精美侗族图案。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2、鼓楼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鼓楼,顾名思义,内设有鼓。鼓楼最顶层悬挂着一面长鼓,平时村寨里如果有重大的事情,就会有人登楼敲鼓,召集村民商议。在侗族历史上,凡有外来官兵骚扰,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从外观上来看,侗族鼓楼是一种极富有视觉效果的建筑。一座建好的鼓楼,楼顶是连串葫芦形的顶尖,塔尖犹如芒剌一般,直刺苍穹,。中部是层层叠楼,形如宝塔的楼身。

八、侗族的迁徙?

第一种认为侗族是土著民族,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是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

第二种认为,侗族是从都柳江下游的梧州一带溯河而上迁徙到今日侗乡的,因为南部方言的侗族中都流传有“祖公上河”的迁徙歌谣;

第三种认为,侗族是从长江下游的温州一带经过洞庭湖沿沅江迁徙来的,因为北部方言的侗族中流传的“祖公进寨”歌有这样的传说;

第四种认为,侗族的主体成份是土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从外地迁来的其他民族成份。

九、侗族大歌是侗族的还是苗族的?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以黎平县、从江县为代表的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十、侗族节庆

侗族节庆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节庆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侗族的节庆主要有以下几个:

侗年节

侗年节是侗族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也是侗族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侗年节的时间一般在农历的十月初十左右,持续时间一般为三到五天。在这个节日里,侗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赛马、斗牛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

花炮节

花炮节是侗族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侗族人民最为喜爱的节日之一。花炮节的时间一般在农历的二月初三左右,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天。在这个节日里,侗族人民会举行各种花炮比赛,如射炮、放炮、接炮等,以祈求来年的幸福和吉祥。同时,花炮节也是侗族男女青年交流感情、展示才艺的好机会。

吃新节

吃新节是侗族的一种传统农耕节日,也是侗族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吃新节的时间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七月初之间,具体时间根据当年的收成而定。在这个节日里,侗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烧烤、野餐等,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和祈求来年的丰收。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节庆外,侗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祭鼓节、芦笙节等。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侗族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侗族的节庆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了解和学习侗族的节庆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侗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可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