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衣服百科 > 正文
三角龙资料

 2025-04-08 04:00    和牧服饰  

一、三角龙资料

三角龙(属名:Triceratops)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食草恐龙,全长大约有7.9到10公尺,臀部高度为2.9到3公尺,重达6.1到12吨。 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大型头颅,是所有陆地动物中最大的之一,同时也是最受人们熟知和喜欢的一种恐龙。

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2公尺,可以达到整个动物身长的1/3。三角龙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状物;以及一对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状物,可长达1公尺。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头盾,三角龙的头盾则是明显地坚硬。 

三角龙骨骼化石 三角龙骨骼化石 正因为它们和犀牛一样,有浑厚的皮肤和坚硬的角和头盾,使三角龙的攻击力是白垩纪最强的草食恐龙之一,霸王龙也不敢轻易捕食它们,一只成年三角龙完全可能逼退一只成年霸王龙。

扩展资料:

物种起源

很多年来三角龙的起源非常不明确。在1922年,新发现的原角龙被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认为是三角龙的祖先。然而,如今发现数种与三角龙祖先有关系的物种。发现于90年代晚期的祖先角龙,是角龙下目中已知最早有额角的恐龙。而2005年发现的隐龙,是已知唯一的侏罗纪角龙下目恐龙。

这些新发现非常重要,并描绘出角龙类恐龙的起源,它们起源于侏罗纪的亚洲,而真正有角的角龙类出现在晚白垩纪之初。三角龙越来越常被认为是角龙亚科的一个成员,三角龙的祖先可能外表类似开角龙,开角龙生存时间早于三角龙约500万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角龙

二、为什么恐龙会灭绝

因为不适应生物生活环境 所以灭绝了

三、十大最强恐龙有哪些?

恐龙是一种战斗力极强的史前生物,其中最凶猛的就是十大战斗力最强恐龙,它们分别是南方巨兽龙、犹他盗龙、霸王龙、剑龙、棘龙、玛君龙属、甲龙、异特龙、梁龙、伤齿龙。

世界上最大在恐龙时代,世界各地都是有恐龙出现的,论战斗力当然还是食肉恐龙要强多了。随着考古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食肉恐龙被发现,在中国也有发现了各种强大的食肉恐龙。

最凶猛的就是十大战斗力最强恐龙,它们分别是:

1、南方巨兽龙

在白垩纪时期,南美洲的恐龙往往比地球上其他地方的恐龙更大更猛烈。其中阿根廷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恐龙之一,体型一般在8到10吨之间,是一种三指食肉动物,这种恐龙可以轻易干倒一头成年的泰坦龙。

2、犹他盗龙

成年的犹他盗龙体型十分巨大,并且非常凶残,算是最强大的恐龙之一。这种恐龙有个奇怪的特征,它们的爪子弯曲,指甲也比较锋利。

3、霸王龙

霸王龙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恐龙,正如它的名字所言,确实算是霸王一般的存在。霸王龙的体积大概在5到8吨之间,视力十分锐利,牙齿也很锋利,整体而言比较可怕。

4、剑龙

剑龙拥有着一个比较小的脑袋,但是同时拥有着一条危险的尖刺尾巴,它们一般会使用尾巴来敲击其他猎物的头颅,从而获得自己的目的。

5、棘龙

棘龙不仅有着巨大的体型,它还有着自己的优势: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的游泳恐龙。这条十吨重的捕食者一般都会在河流中和河流周围度过一天,将鱼类放在巨大的鳄鱼般的下颚之间,偶尔像鲨鱼一样浮出水面,恐吓较小的陆地恐龙。

6、玛君龙属

玛君龙属曾被媒体称为食人族恐龙,虽然这可能夸大了一些事实,但是实际上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它们确实是会残杀同类的。一定吨级的玛君龙属可能会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捕杀较小的同类或者吃掉已经死亡的同类尸体。

7、甲龙

甲龙是剑龙的亲戚,这种恐龙击退猎物的方式和剑龙十分类似。但是和剑龙不同的是,甲龙拥有着一个十分巨大的沉重的尾巴,在某些时候就像一个巨大的钉头锤,可以成功的攻击其他的猎物甚至于同类。

8、异特龙

某种程度上来说,异特龙可能比暴龙雷克斯更加致命。这种恐龙十分凶猛强壮,不过虽然体型庞大,但是它们却不是很聪明,某些时候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摆脱困境。

9、梁龙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梁龙比较温柔,似乎算不上致命恐龙的行列。但是事实上,这个100英尺长的蜥脚类恐龙配备了一条细长的、20英尺长的尾巴,它可以像高速下的鞭子一样裂开,简单地将它的敌人击败。

10、伤齿龙

羽毛状的恐龙伤齿龙仅重150磅左右,体型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它们却拥有着十分发达的大脑,在很多时候可以用计谋捕捉到猎物,并且它们的力气也并不小,在很多时候也是所向披靡的。

四、恐龙的介绍

恐龙名字的由来

1842年,英国古生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意思是恐怖)Saurosc(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700多种(生物学上的物种)。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他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普洛特-加龙省-加龙省的故事英国里丁大学的一位名叫哈士尔特德的研究人员根据从一部历史小说《米尔根先生的妻子》中发现的线索,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宣布他终于发现了如下的研究结果:1677年,一个叫普洛特-加龙省的英国人编写了一本关于牛津郡的自然历史书。在这本书里,普洛特-加龙省描述了一件发现于卡罗维拉教区的一个采石场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龙省为这块化石画了一张插图,并指出这个大腿骨既不是牛的,也不是马或大象的,而是属于一种比它们还大的巨人的。

虽然普洛特-加龙省没有认识到这块化石是恐龙的,甚至也没有把它与爬行动物联系起来,但是他用文字记载和用插图描绘的这块标本已经被后来的古生物学家鉴定是一种叫做巨齿龙(现名斑龙)的恐龙的大腿骨,而这块化石的发现比曼特尔夫妇发现第一种被命名的恐龙---禽龙早出145年。因此,哈士尔特德认为,普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应该是有记录以来恐龙化石的第一个发现者和记录者。

[编辑本段]生物学上的恐龙

恐龙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恐龙(英文:dinosaur)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已灭绝的一类陆生爬行动物(2006年版)

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2008年版)

说是脊椎动物而不说是爬行动物的原因是,恐龙虽然被归为爬行动物,但是其不符合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匍匐的行走方式,以及现在一直被质疑的冷血动物一说。

恐龙的出现及灭亡时间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6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

“恐龙”名称的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

直到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爵士(1804-1892)用拉丁文给它们创造了一个名称,这个拉丁文由两个词根组成,前面的词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词根意思是“蜥蜴”。恐龙复原图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

我们中国人则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恐龙根本就不是蜥蜴,虽然它们都属于爬行类动物。但是,在种类繁多的爬行类动物大家族中,恐龙与蜥蜴的亲缘关系可是相差得远呢!

恐龙与鸟类的关系

在1862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其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明显的羽毛痕迹(美颌龙虽然也有羽毛,但它们很原始),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食肉恐龙具有原始羽毛,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以来,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现在,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在生物学中应该分类于同一纲(即现未建成的恐龙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晚二叠纪,并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

从发现恐龙到20世纪前60年,由于对恐龙了解不足,科学家与大众媒体都视恐龙为行动慵懒、缓慢的冷血动物。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恐龙文艺复兴,提出恐龙也许是群活跃的温血动物,并可能有社会行为的观点。近期发现的众多恐龙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证据,支持了恐龙是温血动物的观点。但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恐龙的多样性发展

从早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恐龙家族适应环境因而发展迅速,使得恐龙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恐龙的种群数目增加,使恐龙这一类具有优势,恐龙由此得以支配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吃植物的恐龙)和凶暴的肉食者(吃动物的恐龙),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习性

最古老的爬行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宾夕法尼亚纪』(约3亿2000万年前—2亿8000万年前)。追本溯源,当系由两栖类演化而来。两栖类的卵需在水中才能开始发育。爬行类演化出卵壳,可阻止卵中水分的散发。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行类可以离开水生活。

从2亿4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类成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类时代。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梁龙和迷惑龙,是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霸王龙是迄今为止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生态体系。

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亿8千万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小恐龙。

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行类,曾生存在中生代的陆地上的沼泽及灌木丛里,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其中有许多种好食肉,许多种好食草。其中发展较缓慢的种类,类似最古之鳄及喙头类,发展较完善的种类与鸟类相似。

研究恐龙的方法

研究恐龙,全凭化石。古生物学家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推测恐龙的形态及习性。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除了鸟及部分肉食恐龙),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恐龙都是如此)。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的生物---恐龙。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近1亿7千万年之久,最后却神秘地灭绝了。今天我们所知有关恐龙的一切,都是由恐龙化石得来的。

相关文章